O+BOX共享纸机,会成为下一个独角兽吗
共享模式无疑是万众创业中当之无愧的热点。
从出行开始,共享模式把触角伸向了各个领域。
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KTV、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家具、共享睡眠……随便拎一个项目出来,都会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不少人调侃道,现在,除了老婆之外,还有什么不能共享?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共享睡眠舱被查封,共享充电宝悄然关闭,共享单车接二连三垮掉——企业们不得不面对这些“骨感”的现实。
不过,任何时候都存在一些确定的例外。
8月23日,随着在郑州中原新城的装机,一台名为O+BOX的共享纸机,“攻陷”了郑州高端商圈的最后一座城池。这标志着O+BOX共享纸机实现了对郑州核心主流商圈的全覆盖。
O+BOX利用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技术,使用户仅需通过手机扫码,便可以获得免费的食品级纸巾。
从此1000万郑州市民,在公共空间的纸巾需求,开了全国先河,进入了免费时代,成为了一项和单车、充电宝一样的社会基础服务。

O+BOX共享纸机优异的产品创新和运营,成了这个领域的标杆。各类创业者、资本、市场,纷纷闻腥而动:
据说,某个效仿对象,竟跨越大半个中国前来“慰问”;某兄弟省份的商务局长,亲自来郑对O+BOX共享纸机进行考察;最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其他类型的共享项目中的PPT中,O+BOX竟然是重点分析对象。

O+BOX有着别人永远无法模仿学习的东西 —— 生态。
这几年中国互联网界言必谈痛点,可问题是解决了一个痛点就会出现另一个新的痛点。比如,假设单身是痛点的话,找一个情投意合的姑娘就解决了这个痛点。可是谈恋爱后姑娘要求每个月给她十万块钱,这就出现了没钱这个新痛点。
当下大多数拿到融资、获得第一批用户的创业项目,就是这个出现新痛点的小伙子。
O+BOX共享纸机,则是另外一种思维。 它是一种通过“习惯养成,逐步放大需求”的创新思维。O+BOX共享纸机的日均使用频率,从最初时候平均7次到如今的35+次,最多达到175次。这些数据背后,是广大用户验证了O+BOX共享纸机的创新。

O+BOX共享纸机通过在郑州的沉淀,为他们接下来谋取全国市场提供了参考指标。
有了这些宝贵经验,市场有理由相信,O+BOX很快会在资本、技术、品牌、产品、运营上正式发力。为中国城市居民解决公共空间用纸问题,把这种服务变成和单车、充电宝等一样的社会基础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