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产”双向赋能 三湘印象多措并举拓增长空间

2021-02-18 14:57     中华网/www.cqnewsw.cn

2021农历新年伊始,“就地过年”催生春节文旅热潮,国内文旅市场再次爆发出惊人的消费潜力,文旅行业上市公司再次获得市场关注。在文旅产业上市公司中,三湘印象建立了独特的“文化+地产”双向赋能业务发展模式,其“第二曲线”文旅业务也持续推进。面对“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将迎来的黄金发展期,三湘印象如何加快产品更新与战略调整,转危为机抢抓机遇?金融界邀请三湘印象总裁王盛为您详细解答。

王盛指出,三湘印象将进一步更新迭代文旅产品,在积极发展第一代山水实景演艺项目和第二代沉浸式演艺项目的基础上,通过融入现代科技,引入虚拟及增强现实、高清影像系统、裸眼3D、全息投影等多媒体技术,策划可在城市复制的沉浸式体验产品。未来三湘印象将借助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具有个性化的文旅综合体,使公司成为中国领先的文旅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从而实现文旅业务模式的“三级跳”。

实景演艺系列奠定行业地位 高科技助推沉浸式体验

金融界:文旅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消费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三湘印象作为文旅演艺赛道中的领先企业,所打造的实景演艺系列产品拥有怎样的市场影响力?在2021年有哪些发展规划?

王盛:2004年,《印象·刘三姐》作为一种文旅产品的新载体开启了中国大型实景演艺的先河,并引发了一股“印象经济”热。从《印象·刘三姐》开始,各种实景演艺在全国遍地开花,拉开了实景演艺的大幕。经过十几年发展和积累,三湘印象旗下的观印象已成长为国内顶级的文旅演出编创和版权运营机构之一,拥有“印象”、“又见”、“最忆”及“归来”等高端演艺品牌,由张艺谋、樊跃、王潮歌三位导演主导的“观印象”旗下系列演出均收获良好口碑,为公司奠定了文旅演艺赛道中的领先地位。

未来对山水实景演艺这一业务类型,公司将持续开拓业务版图,目前已在长三角和西南地区的多个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进潜在项目,并在以往传统演艺的基础上大力运用高科技手段,拓展实景3D投影剧、多媒体互动夜游等业务。在持续承接新的山水实景演艺项目的同时,公司还将从景区走向城市,继续开发城市印象系列作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金融界:沉浸式体验项目是近些年推出的一种新型文旅消费产品。公司在这方面的优势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王盛:沉浸情境体验项目更加符合年轻受众的文化消费口味。2013年,观印象的《又见平遥》是国内最早商业化的沉浸式演出。从此,沉浸式体验产业连续7年实现指数增长,并覆盖了多项细分产业业态。从全球范围看,沉浸式产业俨然将成为文化产业中新兴的千亿级市场。

从产品风格来看,观印象的演艺产品在体验场景设计、主题内容选择、空间氛围营造等方面更加贴近90后、00后甚至10后对互动沉浸式文化体验的需求。特别是VR、AR、8K、裸眼3D、全息投影等流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势必提高观众体验的科技感,该趋势也更为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观赏需求,为公司促进全新业态、进军城市旅游提供了参与契机。

目前公司正在主导策划多个可在城市复制的沉浸式体验产品,包括代入式情景、多感官包围、互动性叙事、社交需求实现和自我发现类等多个品类,包括飞行影院、沉浸式IP剧、沉浸式数字艺术馆、场景式餐饮等多种文旅产品,以及多媒体互动科普馆等面向K12的科技体验项目。

多措并举加大研发力度 丰富文旅业务产品线 着力打造文旅综合体

金融界:2020年新冠疫情给文旅行业带来较大影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疫情控制逐渐取得进展,文旅产业在中国“大循环、双循环”的新消费升级中担任了绝对主力。应对这样的行业窗口期,公司在文化旅游业务的整体规划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和努力,未来有哪些业务机会?

王盛:首先,公司正在进一步丰富文化业务产品线。2020年,以“印象·都市万物生” 公益阳台音乐会活动释放了从山水实景演艺向城市系列拓展的积极信号,目前公司正在进一步梳理产品线,形成覆盖不同层次、不同展现形式的产品体系。

其次,尝试参与项目运营,为直面to C端消费市场做好准备。公司正考虑采用股权收购或委托我方运营的方式,通过对演艺项目内容进行升级改造、精细化运营等办法提升演艺项目的影响力和上座率。

第三,积极拓展市场新签项目。2020年,虽然疫情时有起伏,但公司与全国30余个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了深度接洽,其中多个项目正在深化方案。

第四,积极扩大业务合作朋友圈。去年,公司先后与上海大数据中心、同程艺龙、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业界领军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十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第五,构建核心创意能力。公司成立了三湘印象艺术家委员会,凝聚导演编创、舞台艺术、多媒体科技、数字娱乐、建筑设计等各领域的一流艺术家资源,公司智库正在迅速扩大,结合高科技手段的内容研发力度空前加大。

金融界:“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遭遇了新需求、新技术、新媒体、新IP、新消费观等众多新事物的叠加。公司认为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出现哪些机遇?公司如何抓住这些机遇?

王盛:旅游消费升级进一步加速,年轻一代的要求越来越高,后疫情时代,旅行体验与文化消费需求将得到进一步升级。其中文旅综合体以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与场景渲染结合,可以提供原有文旅景区所不能够实现的场景消费体验,将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度假、消费、参与、演艺等一站式娱乐消费服务,同时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深层次的体验需求,加强二次消费经济,提高观众体验的科技感,满足消费者文化旅游及沉浸体验方面的需求升级。

我们认为未来以沉浸式体验项目为基础,将餐饮、旅游、休闲、娱乐、住宿等融合在一个物理空间内,融合“演艺+科技”、“演艺+消费”、“演艺+住宿”等多种业态的文旅综合体,将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公司将在持续拓展新的山水实景演艺项目和沉浸式体验项目的同时,继续加大自身研发投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优质IP内容与技术供应商,快速丰富文化产品线,着力打造个性化的文旅综合体,使公司成为能够提供最好的文旅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将为公司拓展文旅板块业务、实现“文化+地产”双轮驱动、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地产业务:盘活存量资产 加大拿地力度

金融界:目前地产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许多房企在积极转型、寻找第二曲线的同时,也提出了向企业内部要“管理红利”。这方面,三湘印象2020年在房产业务板块中做了哪些努力,请问包括在项目运营、内部管理以及存量资产去化等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王盛:公司定位于精品化项目运作的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行业普遍奉行项目“快周转”的氛围中,三湘印象以“匠心出精品”做到差异化竞争。2020年,公司推出包括“前滩三湘印象名邸”在内的多个核心城市的住宅产品,做到了将品质、科技和健康融入产品的各个方面,受到业主和各界的好评。

2021年,地产业务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

一是加强新项目拓展工作,通过单独自投、合作开发等形式继续增加土地储备。

二是加快在开发项目的进度。包括全面推进燕郊森林海尚城项目开发和销售工作,近100万方的建筑面积将在未来几年为公司陆续带来超过200亿的销售收入;积极推进前滩三湘印象名邸项目建设收尾和交付工作;实现杭州海尚观邸项目清盘及顺利交付;配合和推进芒果广场项目做好竣工开业工作,公司文化业务与湖南广电在内容产业上深度合作,助力芒果广场项目保值增值。

三是集中精力盘活、出售存货及存量资产,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2021年,公司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存量车位、商铺及部分房源的去化工作,提高存货周转率,盘活资产。

“文化+地产”双向赋能:抢抓城市更新机遇期 探索多元化盈利

金融界:从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到第一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再到在上海前滩呈现的首个“城市印象”演出,我们观察到三湘印象不仅在文旅演艺与IP运营赛道上不断推陈出新,而且成功地将城市建筑与城市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在当前多个一线城市正式宣布进入“城市更新2.0时代”的背景下,三湘印象准备如何利用好这一契机,使文旅产业与地产产业实现双向赋能并为城市更新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王盛:2020年年底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出台地方“十四五规划”,均将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运营的重点。在这次一轮城市更新热潮中,三湘印象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城市建筑与城市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对接,如何挖掘城市更新所需的文化产品的商机。

从2015年启动转型以来,三湘印象就在不断地寻求“文化+地产”两个赛道上双向赋能、加速融合。一方面,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融合绿色、品质、科技和艺术感的高端精品住宅更受市场青睐,以观印象为主体的文化业务为三湘印象的地产项目提供了创意灵感和艺术品味;另一方面,三湘印象在地产领域积累的现金流、管理能力、项目经验等,给文化业务板块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公司正在主导策划多个可在城市复制的沉浸式体验产品,努力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文旅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从咨询顾问,创意设计,装置采购调试,直到应用场景的落地运营以及产业开发全流程服务。未来,公司坚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推动两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明确绿色科技地产与文化精品IP双向赋能的发展思路。

特别是未来公司着力打造的城市文娱综合体,将充分利用公司“文化+地产”的两个赛道的经验优势,实现文体娱乐、日常消费、演绎演出、休闲娱乐、商务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公司收入的多元化。

[责任编辑: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