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最江南?君到姑苏见。12日,苏州举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强比较优势。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说,文化是苏州的灵魂底色和精神基因,承载着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苏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战略支点。
苏州提出,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数字文化产业为龙头,聚焦“1+N”重点领域,构建具有苏州文化特点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十三五”末翻一番,重塑江南文化的核心地位,重筑苏州人民的精神家园,重现文化高地的灿烂辉煌。
会议现场,《关于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扶持政策》正式发布。苏州市副市长王飏介绍,根据倍增计划及其扶持政策,苏州将聚焦最优政策,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最优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最优保障,全力支持人才引进培育;打造最强支撑,全力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比如,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对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演艺娱乐等领域的新增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按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扶持,单个项目扶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对文化旅游领域新增投资建设项目实际投资额达到20亿元、10亿元、5亿元及以上的,给予最高不超过4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扶持;新增头部平台型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扶持金额不超过1亿元。
当天,苏州“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从今年起至2023年,苏州将持续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十大工程,通过三年时间,着力在江南文化挖掘与研究、展示与呈现、转化与发展、传播与推广上下功夫,努力使苏州成为“江南文化”的核心叙述者、传播者和引领者。
作为十大工程中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运河十景”建设工程同步启动建设,具体包括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宝带桥、石湖五堤、平望·四河汇集十大运河文化地标。
苏州市文明办主任范建青说,“运河十景”是苏州深入贯彻总书记“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重要指示的创新举措。苏州将高标准打造“运河十景”,恢复提升建设一批地标项目和标志景观,使之成为苏州鲜明的文化符号,让运河文化带成为文化集聚区、旅游目的地,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成“最精彩一段”。
大会现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和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与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上海景域驴妈妈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48个重点文旅投资项目现场签约、总额达720亿元。
后疫情时期,数字化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场,苏州文旅总入口平台“君到苏州”上线。苏州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超千万、年接待游客量超1.3亿人次的城市,建立更加智慧、健康、便利的文化旅游生态是一个大课题。为此,苏州整合了“苏州旅游总入口”和“文化苏州云”功能,搭建起更加高效便捷的文旅总入口平台,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健全服务体系、实现智慧管理。
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管理运营公司揭牌。据介绍,为进一步推动文化金融深度融合,苏州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方式,成立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基金将重点投向数字文化产业等核心领域,以“文化+金融”模式助力文化产业高地建设。(来源: 新华日报交汇点)